深度 | “证券教父”管金生69岁重出江湖
By 24hr-GTC News Team
导读:2016年6月6日,69岁的管金生参与了上海九颂山河基金公司的揭幕仪式,并以董事长的身份重归历史舞台。管金生被称为中国证券教父,他经历过红极一时到人生低潮,他的“滑铁卢”出现在1995年那场著名的“327”国债风波之中,由此在悲壮中短暂落幕。
一、69岁管金生再创业 九颂山河能否成第二个万国王朝?
资本市场,几度浮沉,总把新桃换旧符,36年间中国资本市场一个个大佬折戟。但对于管金生来说,属于他的时代仍未落幕。
6月6日,69岁的管金生参与了上海九颂山河基金公司的揭幕仪式,并以董事长的身份重归历史舞台。
管金生说,这是其在上海市黄浦区的第三次创业,设立如此一家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本人长期长期酝酿、团队精心筹备,并取得政府和社会多方支持的一项重要抉择”。
选择黄浦区作为新创业的起点,背后有颇为令人思量的历史蕴意:万国证券、上海证券交易所均为管金生在黄浦区创办。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这或许可以作为管金生再次将创业地点选择在黄浦区的注脚。
作为第三次创业对象的九颂山河基金,核心定位是打造中外合作平行基金(Parallel
Fund)。根据其规划,初期在中国境内发行 10
亿元人民币基金,同时在境外某一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以色列)发行等量价值的基金,基金管理人同为九颂山河基金公司。
管金生坦言,其希望以平行基金为突破口,“尝试开拓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一片新天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尚未知管金生能否再重演另一个褚时健的故事。
1947年出生的管金生,于1988年2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从交易规则、设备,直至交易员培训的全体系建设,均由管金生一手操办。
以此成就,管与原君安证券公司的张国庆、原申银证券的阚治东,誉享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中国证券教父”。
“滑铁卢”出现在1995年那场著名的“327”国债风波之中,管金生的演出在悲壮中短暂落幕,并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我这一生吃亏,吃很大的亏,就是没有放下自己内心的骄傲和清高,我如果当初可以克服自我,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断的向交易所上级部门、再上一级部门奔走呼号,说不定真的能改变现实,能够扭转乾坤。”在2015年6月6日的一个论坛上,管金生首次直面“327”国债风波。
他说:“由于二十年前的327事件,我并不口服心服,但是在行动上绝对尊重和遵守了法律的判决,接受了十七年的有期徒刑的惩罚。”他同时认为,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类似“327”国债风波的历史悲剧现在完全可以避免。
或许是因为互联网能够改变当年风波的触动,加之上海提篮桥监狱近八年的生活大量翻阅了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英文资料,管金生比很多人“更早的接触了互联网、了解国外的情况”,由此对互联网情有独钟。其强调,九颂山河基金要充分拥抱互联网、充分依托大数据力量。
在管金生看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改变原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根据规划,九颂山河发起平行基金的募集资金来源,初步设想境内、境外都有四部分构成。一是政府引导基金,境外基金则是其他形式的国外政府投资,占
10-20%;二是集合少数上市公司,占 20-30%;三是选择理念相近、志同道合的高素质LP,占 50%;最后是 GP
投资部分,占5%左右。
管金生同时批评了目前国内金融业存在的“虚火”现象,认为资本市场出现“脱实向虚”、资本空转的许多问题,“从根子上讲,就是没有认清金融和资本的实质,故弄玄虚,把资本神秘化、庸俗化,将资本要素凌驾于其他要素之上。”
故此,九颂山河在选择投资标的方面,聚焦全球范围内新技术和新材料领域,涉及设计、研发、生产、应用和销售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考虑到优质项目乃基金成功的前提,过去几个月,我们加紧与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的财团和企业进行了多轮洽谈,目前已经储备了一批有投资潜力的国际项目。”管金生说。
对于第三次创业,管金生信心满满,其给九颂山河树立了三大愿景,其中之一是“成为(黄浦区)民营类金融机构中的第一纳税大户”。
21年前的历史怎能过眼云烟?
管金生给九颂山河基金立下的规矩是“心存正念、脚踩正路”。
说到的管金生的“滑铁卢”出现在1995年那场著名的“327”事件,事情回到21年前。1988年2月,管金生负责筹建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公司。万国证券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股东筹资3500万元人民币,管金生任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1988年至1995年,万国证券风光无两,管金生与原君安证券公司的张国庆、原申银证券的阚治东,并称为“中国证券教父”。这是管金生人生的顶峰。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震动中外的“327国债事件”爆发,包括管金生在内的一群人的命运就此被改写。
二、反思 “327国债”事件
“327”是一个国债期货合约代号,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产品在期货市场具有投机价值。
◆1995年初,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的管金生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应维持在8%的水平,据此计算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当其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大举做空。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万国证券为此将巨亏60亿元。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管金生在当日收盘前8分钟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导致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出现约40亿元的亏损。
◆当日晚,上证所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无效的,“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这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元,濒临破产。
◆同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
1995年的“327事件”,直接导致国债期货暂停,这使我国在金融衍生产品上的第一次试点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失败也使得是不是重新推出国债期货,是不是在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品一度成为各方广泛争议的一个问题。
现在,各方的意见基本达成统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也即将破茧而出,反思十余年前给市场造成极大震动的“327国债”事件,有助于为健康发展金融衍生品设立有益的“防火墙”。
“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为240亿,1995年6月到期兑付,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率,但财政部是否对之实行保值贴补,并不确定。1995年2月后,其价格一直在147.80元和148.30元之间徘徊,但随着对财政部是否实行保值贴补的猜测和分歧,“327”国债期货价格发生大幅变动。以万国
证券公司为代表的空方主力认为1995年1月起通货膨胀已见顶回落,不会贴息,坚决做空,而其对手方中经开则依据物价翘尾、周边市场“327”品种价格普遍高于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财政部决策动向等因素,坚决做多,不断推升价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种上联合做空的辽宁国发(集团)有限公司抢先得知“327”贴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为做多,使得“327”品种在一分钟内上涨2元,十分钟内上涨3.77元。做空主力万国证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当时的持仓量和价位,一旦期货合约到期,履行交割义务,其亏损高达60多亿元。为维护自己利益,“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后,在交易结束前最后8分钟,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万手、价值1400亿元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国债交易中的异常情况,震惊了证券市场。事发当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关各方紧急磋商,最终权衡利弊,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品种期货交易无效,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
现货市场不发达、市场机制不健全是祸根
金融衍生品衍生于基础证券,没有发达的现货市场,就不可能有相对应的发达衍生品市场。而当时国债期货品种之推出,其所对应的国债市场无论是在广度、深度上,还是规范化程度上,都没有为国债期货提供充分的基础性条件。
首先,从国债现券市场规模看,当时可流通国债只有930亿元,在国债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还达不到这个数目,而这些有限的现券却对应了全国14个国债期货交易场所。
其次,从国债现货市场价格市场化程度看,国债价格的决定因素不是市场利率,而是每月公布一次的国家保值贴补率,其成为国债期货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价格变动指标,国债期货交易成了保值贴补率的“竞猜游戏”,交易者利用国家统计局的通货膨胀统计结果推算保贴率,而依据据称来自财政部的“消息”对市场的“影响”,也成了多空孤注一掷的筹码,国债期货演变为多空双方对保值贴补率和贴息的对赌。
因此,这种国债期货并不是典型意义的国债期货,“政策风险”最终成为空方失败的致命因素,最终导致国债期货成为“政策市”、“消息市”的牺牲品。
三道“防火墙”的缺失
金融衍生品在具有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功能的同时,又因保证金交易的强杠杆性而放大了风险。风险虽然无法消除,但却可以被管理。正因如此,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进行风险控制,是境外成熟市场通行做法。交易所承担衍生品市场的组织和自律监管职能,并直接或间接承担结算风险,因此,交易所进行风险管理,建立与衍生品交易运行模式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设施,是整个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的核心。而“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产生,正是由于当初的交易所忽略了最基本的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保证金比例过低、未设涨跌停板、未控制持仓限额等。
第一,关于保证金。设置交易保证金,是事先将市场参与者履约能力特定化,将衍生品市场特有的“以小博大”风险限制在合理、可控的幅度内。“327”国债期货风波发生之时,上证所20000元合约面值的国债仅收保证金500元,比例为2.5%,其他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的保证金比例更低,普遍为合约市值的1%。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使市场投机气氛更为浓重。而且,就是2.5%这样的低保证金制度,也没有得到执行。“327”国债事件中,空方主力在最后7分钟共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需要52亿的保证金,但很显然,空方当时不可能持有如此巨额的保证金。
(但这是当时规则不置可否的)
第二,关于涨跌停板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是国际期货界通行的制度,设置衍生品期货合约单日价格上下波动幅度,可以减缓、抑制投机行为,对投资者也能起到风险提示作用。但“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前,交易所根本就没有采取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出现上下差价达4元的振幅。反观美国,在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五”之后,为了防范
股票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包括各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均采取了多项限制措施。如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定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涨跌50点以上时,即限制程式交易(ProgramTrading)的正式进行。期货交易所则制定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涨跌停盘限制,藉以冷却市场发生异常时恐慌或过热情绪。这些措施在198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价格“小幅崩盘”时,发挥了异常重要的作用,指数期货自此再无不良记录,也奠定了1990年代股票指数期货更为繁荣的基础。
第三,关于持仓限制。限仓是指交易所或会员可持有的合约头寸的最大数额,其可以防范衍生品交易的操纵行为,也可以防止少数投资者承担其无法承担的巨额风险损失,引发系统性的市场风险。从“327”合约在2月23日尾市出现大笔抛单的情况看,空方主力在最后7分钟共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而所有的“327”国债只有240亿元,交易所显然对每笔下单缺少实时监控,导致上千万手空单在几分钟之内通过计算机撮合系统成交。
监管层事发当时亡羊补牢般的应急措施,也验证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327”国债异常交易的第二天(1995年2月24日),上交所针对异常交易,依据中国证监会恰巧在“327”国债异常交易事发当日发布实施的《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出台了如下几项应急、应对措施:一是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幅度为在前收盘价基础上上下浮动0.5元;二是限制持仓数额,机构投资者不得超过5万口,个人不得超过3万口;三是控制会员的持仓结构,会员自营持仓和单一品种持仓数量均不得超过持仓总数的30%;四是严禁会员之间相互借用仓位,严禁会员向客户融资,或少收、垫付保证金。
“327”国债事件的一个主要教训是,面对金融衍生品洪水猛兽般的巨大风险,如果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说的时候重要,做的时候次要,忙的时候不要”,则必定为其所害。
【延伸】中国股市记忆:那些传奇而极端的故事
中国股市短短二十几年历史,却有许多极端而传奇的人和事,市场大起大伏的背后,有人锒铛入狱,有人落荒出逃,更多的是中小股民不为人知的甘苦。这篇文章所陈述的故事,名称里都包含数字,这几件事几乎涵盖了中国股市跌宕起伏的各个周期。
一、零交易
回顾中国股市20多年的历史,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多时候都是矫枉过正的,有的时候甚至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纠偏的时候,又重新走回极端。1990年到1992年的这段时期就完成了这么一次轮回。
1990年,深发展银行送股多、分红高,中国股市的第一波牛市狂潮就此引爆。证券公司门外人山人海,交通阻断,股票买卖不分昼夜地进行着。深圳市大量企事业人员已无心上班,全面投入股市。
5月份开始,深圳发改委宣布一连串打压措施,12月8日市场开始掉头向下,随后出现了长达9个月的恐慌。
1991年4月22日,出现了一个极端的情况,当天深交所成交量为“零”,全天没有一个买单,从而创造了一项空前绝后的纪录。
1991年8月19号、21号、23号、25号、9月2号深交所一口气开了5次救市会议,深圳市政府筹集资金2亿元,开始救市,十月上旬,深市冲出谷底。
几个月后,1992年5月21号,上交所放开了涨跌停板,中国进入“股疯”时刻,股市又进入癫狂状态。
二、“8·10”事件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邮局收到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里面是2800张身份证。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发布新股认购抽签表发售公告,宣布1992年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发售抽签表500万张,中签率为10%,每张抽签表可以认购1000股,每张身份证可花100块钱买一张抽签表。政府还很体谅大家:为减少排队人数,每一名排队者最多可持有10张身份证来买抽签表。
这2800张身份证的主儿,也许3个月前就料到了这事儿了,3个月能搜罗到这许多身份证也真是本事。
当年的《深圳特区报》记者金涌回忆,当时深圳的常住人口60万,发新股时却涌进了100多万人。全国各地的人都在这几天涌进深圳,北京人、上海人、哈尔滨人、广州人……他们直接就在发售点前把行李一放就开始排队。当时,广州到深圳的软卧火车票30多元,但在黑市竟然炒到了200元一张。许多人没有边防证进不了特区,有当地农民自告奋勇带路钻铁丝网,收费每人40元。
从8月7号早晨开始,约有120万人在分布全市的300个网点前摆开了长龙,长龙迅速粗壮蜿蜒开来。有人拿来长长的绳子,男男女女紧紧抓住绳子,甚至把绳子绕在手腕上。
全城21个证券营业所,个个门前人山人海。人们排着队,昼夜不散。人群中的一张纸一次又一次地传到每个人手中,又由后来者接过去,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人名,每个人名前都有个序号,这是当时最重要的,这种把人编成号码的方式是百姓自发创造,并由众人选举的“龙头”付诸实行。按照规定,“龙头”每隔两小时点名一次——不是叫人名,只是叫序号,比如“365号”,或者“563号”,闻者立即答“到”,无论昼夜都不间断,倘若两声之后没有“到”的回应,“龙头”当即将该号码连同人名一并划去。
那个时候的深圳,要么刮风,要么就下雨,要么就是日晒。这120万人整整排了三天三夜,所有这几种天气都经历了。
接近8月9号发售的时间了,维护秩序的警察开始出现。
8月9日早晨开始发售抽签表,但到了中午,有几个点的窗户又关上了:表售完了。后来,越来越多的窗子关上了。
到了10日上午还有可怜的人在排队。而这天早晨上摊的深圳各报已宣布500万张新股抽签表9日发售完毕,并称发售过程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但是没有拿到新股认购表的人,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看到好多内部人包括执法的人、证券公司的人、金融系统的人把大量的表偷偷买走。他们互诉自己的委屈,互换各自的所见所闻,人们开始愤怒了。这种态势,到8月10号的晚上达到了顶点,大批的群众开始聚集,开始打出标语,要求惩治腐败、打击营私舞弊,最终演变成了冲突事件。
深圳只好把下一年的500万张抽签表提前增发,事态逐步稳定。事后,市纪委等部门从2900多件群众投诉中筛选出重点线索62件,涉及金融、检查、工商、公安等5个系统20个单位75人,其中处级以上干部22人。一共有超过4000人私分了10万多张认购表。
“810”事件后,深圳股市曾一度受重创,股价指数从8月10日的310点猛跌到8月14日的285点,跌幅8.1%。
当年10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8?10”事件直接促成的。
三、327风波
1995年,上海证券市场发生的事堪称动作大片。对决的一方是万国证券的老总管金生,他所领导的万国证券在当年一级市场的承销业务占到了全国总额的60%,在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占到了全国总额的40%,可以说是无可争议的券商当中的带头大哥。当时有一句广告词说:“万国证券,证券王国”。
管金生的对手是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管金生与中经开对决的标的就是国债期货的一种主力品种——1992年发行的,于1995年到期的三年期国库券,证券代码327。
1995年2月,有市场传闻,财政部有可能会提高327的保值贴补率,但是管金生不这么看,他决定带领万国证券做空,而有财政部背景的中经开则选择了做多。时间到了2月23号,传闻得到了证实,面值百元的327将按照148.5元来兑付,管金生有点懵了。
这天上午一开盘,中经开步步紧逼,曾经一度把327的价格拉高到了150块钱。327国债每上涨一块钱,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去十几个亿。
到了下午4时22分,空方突然开始发难,先以50万口把327的价位从151.30元打压到150元,然后争分夺秒连续用几十万口的空单把327的价位打到了148元,最后在尾市以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了147.40元。全场目瞪口呆!
在这天交易的最后七八分钟,万国证券一共砸出了1056万口的卖单,面值高达2112亿,而当时所有327才值240亿。
当天晚上,上证所经过紧急磋商,最终裁定万国证券恶意违规,并宣布当天最后八分钟所有有关327的交易无效,各会员单位之间协议平仓,万国证券就此赔进去了16个亿。
1995年5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宣布,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期货交易试点。
1997年2月3号,管金生以受贿和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申银证券接手重组万国证券。
2003年之后,管金生保外就医,赋闲在家。
后来中国市场还出现一个君安证券,由于私有化失败,与国泰合并。现在回过头看,国泰君安也好、申银万国也好,这两个组合都是激进者先出名,但最终被稳健者所合并,令人深思。
四、“5·19”行情
1999年5月19号的上午,沪深股指还在弱势中静静地爬行。午后,场外资金突然如潮水般涌入,在网络科技股的带领下,大盘陡然拔起,当天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这是一个波澜壮阔大行情的第一天。
就在市场升幅可观,但还显得有点犹豫之际,6月10日,央行宣布第七次降息;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叫“坚定信心,规范发展”,再次强调“股市是恢复性上涨”;不久,管理层又放出“三类企业获准入市”的利好。突发性和后续不断的政策利好有如火上浇油,终于领着“5·19”行情走向更高。
到6月30日,沪指已经攀上了1756.18点的新高。当时上证指数从1060点起步,第一阶段在政策的刺激下就上涨了70%。后经回调,沪指在1341点处再次爆发行情,一口气涨到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再创新高。这轮延续两年的大行情就是著名的“5·19”行情。
现在回过头来看,“5·19”行情的爆发可能有两大背景:一是当时国企改制已经大规模展开,急需资金,因此股市必须激活;二是当时海外市场的网络热已经开始兴起,国内外市场早晚肯定有所反应。
不管怎么说,“5·19”行情让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得到了实惠,股市上涨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开始显现。
五、“6·24”井喷
已经讲了那么多个中国股市的起起伏伏,让我想起曾经看到有人调侃中国股市的神逻辑,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股市就会剧烈反应,其中还充满着国民丰富的想象力,让人捧腹。诸如情人节当天,宾馆酒店涨停,洗床单概念也沾光飞涨;李某某出事,ST天一跌停;钓鱼岛事件,带“日”字的股票大跌;2008年奥巴马美国大选前后,澳柯玛多次涨停,2012年奥巴马连任,澳柯玛再次涨停。
“6·24”井喷又是一个反应过度的例子。2002年6月24日,股市“井喷”,沪深两市大盘出现9.25%的涨幅,整个大盘近乎涨停。原因只有一个,前一天晚上,国务院决定,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股减持是中国股市自创立以来,最敏感的、最脆弱的那根神经,的确,国有股什么时候减持、什么价钱减持直接触碰“国”利与“民”利。所以,历史上每当一有国有股减持的消息,市场必跌,特别是2001年6月,有关减持国有股的暂行办法,使上证指数从2245点一路下跌,4个月的时间,市场跌去了30%,1万亿的市值蒸发殆尽。
但是,“暂停”二字不足以打消市场中长期的恐惧,当时大家都有“等着第二只靴子落地”的不安心理。市场在短暂的井喷之后继续走熊,积弱难返。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6·24”行情的历史意义恰在于引出了全流通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股市的痼疾——股权分置。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推行。
六、“5·30”暴跌
我们对这次“股市地震”都应该印象深刻,2007年5月30日,政府在凌晨宣布上调印花税,从0.1%提高到0.3%。许多股民早晨从睡梦中清醒过来,又进入无边无际的噩梦中。当天开市,股价大幅低开,如前几次利空一样,股市开始反弹,但是经过两波反弹之后,市场开始一路下跌,当天跌幅-6.5%,近千支股票跌停。
第二天出现一小波的反弹,然后积蓄了更大的下跌动能,最大跌幅一度达到-5%,随后在大盘蓝筹的带领下,逐渐收复失地,尾盘报收涨1.4%,但仍有数百只股票跌停。
第三天早盘两波上攻之后,一路下跌,溃不成军,又有近千只股票跌停。
短短几天上证指数从4335点爆挫至3404点,跌幅近千点,市值缩水近万亿。几百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三日跌停,跌幅都超过了40%甚至被“腰斩”的个股遍地都是。
政府之所以会调高印花税,主要目的是控制股市之中日益高涨的投机气氛,大量以投机为主的、没有业绩支撑的个股惨跌。但下跌的那些股票显然不完全是“垃圾”,“5·30”之前市场的狂热与之后的恐慌出逃,加剧了这场“股市地震”。
七、6000点
“5·30”暴跌之后,股民们是否变得更理性了呢?就在当年,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上攻到6124点,成为中国股市有史以来的最高点位。
然而,一年以后的同一天,上证指数跌到了1901点,跌去了4223点;到10月28日,上证指数收盘1664点,与6124点相比,跌去了72%。大盘为什么会牛到6000点,又为什么熊的如此之快?似乎谁都给不出完整和令人满意的答案。
有关“数字”的故事讲完了,这几乎串联了整个股市各个周期的起伏。神经过于敏感的股民,加上半夜起床的财政部,让我们的“政策市”特点显露无遗。最后也只能还是那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经知识点管窥:
什么叫平行基金-平行基金的投资策略-平行基金模式
1.什么叫平行基金
平行基金是指境内外同时设立两只私募基金,委托同一管理人进行投资管理,寻找到项目时两只基金同时进行投资,一般是各占投资额的50%。
2.平行基金的投资策略
(1)备选功能。若境内基金要法律上无法完成外汇结汇,则由境外基金直接向境内项目进行投资。
(2)资金调配功能。若境内基金缺乏资金,可约定由境外基金多出资金,反之亦然。
(3)转换功能。若境内或境外法律环境发生变化,可全部转由法律环境更为优越的基金进行投资。
(4)策略配置功能。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税收、法律等环境的变化,根据最有利于投资者的原则,决定由哪一只基金进行投资。
3.平行基金模式
平行基金模式是外资PE间接落地,在中国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即在海外和国内分别募集两个规模相差不多的投资基金,分属外资PE和中国本土PE,通过有共同利益的管理公司把两个基金模拟成一个基金进行分配和清算。寻找目标时,两只基金同时进行投资,一般是各占投资额的50%。
在平行基金模式下,国外PE在中国境外建立一家创业投资基金,国内创业投资机构在国内建立一家创业投资基金或公司。原则上,这两家基金平行存在,在法律上各自独立。但这两家基金在相互磋商,确立合作意向的基础上,共同在国内建立一家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并委托这家公司同时管理国内外两支基金。
这种模式的操作过程为: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作为一个机构,行使基金管理人的职能,负责寻找项目,审核项目,尽职审查。一旦投资项目确定,即向境外基金和国内基金同时推荐项目,申请所需投资的款额。投资后,管理公司直接参与所投项目公司的运作及管理,帮助其成长。必要时,管理公司也积极帮助所投公司进行再融资。待企业成功后,可以采取境外上市或国内上市,境外基金和国内基金(公司)可以通过股权协议转让的方式顺利完成退出。
那么,管金生的中外合作平行基金怎么操作?
据管金生介绍,九颂山河基金的核心定位是打造中外合作平行基金(Parallel
Fund),并以此为突破口,尝试开拓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一片新天地。
九颂山河发起平行基金的募集资金来源,初步设想境内、境外都有四部分构成。“一是政府引导基金,境外基金则是其他形式的国外政府投资,占10-20%;二是集合少数上市公司,占20-30%;三是选择理念相近、志同道合的高素质LP,占50%;最后是GP投资部分,占5%左右。”
“这种模式在中国刚开始是解决外资PE间接落地的问题。现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用它打入海外市场,配合中国海外投资和企业并购。”据管金生介绍,具体而言,可以在中国境内发行10亿元人民币基金,同时在境外某一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以色列)发行等量价值的基金,基金管理人同为九颂山河基金公司。
管金生表示,中外平行基金模式拥有三大优势,分别是:成本对冲、规避汇率风险、调节收益。
在选择投资标的方面,据管金生介绍,九颂山河将聚焦全球范围内新技术和新材料领域,涉及设计、研发、生产、应用和销售等产业链各个环节。据透露,在过去几个月,九颂山河已与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的财团和企业进行了多轮洽谈,目前已经储备了一批有投资潜力的国际项目。
(本文结束)
原油的三大基准价格,它们分别是:
美原油:WTI(WEST TEXAS
INTERMEDIUM)基准油,所有在美国生产或销往美国的原油,在计价时都以轻质低硫的WTI作为基准油。美国作为原油消费大国,再加上纽约期交所在全球的影响力,以WTI为基准油的原油期货交易,就成为全球商品期货品种中成交量的龙头。一般来说,该原油期货合约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很高的价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场上的三大基准价格之一,公众和媒体平时谈到油价突破多少美元时,主要就是指这一价格。
但就交易量来说,WTI与同样是轻质低硫的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相比较,其现货交易量远逊于布伦特原油,1988年6月23日,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也门等国家和地区,均以此为基准,由于这一期货合约满足了石油工业的需求,被认为是“高度灵活的规避风险及进行交易的工具”,也跻身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三大基准。伦敦因此成为三大国际原油期货交易中心之一。布伦特原油期货及现货市场所构成的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最多时竟涵盖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即使在纽约原油价格日益重要的今天,全球仍有约65%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布伦特原油为基准油作价。
布伦特原油和WTI在品质和价格上均非常接近,近10年来的原油价格统计表明,二者涨跌同步,前者通常比后者低5%左右。比如1998年布伦特原油价格13.43美元,纽约WTI是14.53美元;2004年两者分别涨至38.29美元和41.60美元。
中东是全球石油产量最大的基地,他们的基准油又是什么?从中东销售往亚洲的原油,其作价的基准油,是阿联酋的高硫“迪拜(Dubai)”原油。这就是赫赫有名的OPEC油价,它往往可以反映亚洲对原油的需求状况。其现货主要在新加坡和东京交易,期货交易量则很小。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三大基准原油的区别和联系:
WTI原油,美国市场,期货定价基准油。
布伦特原油,欧洲市场,现货市场基准油。
迪拜原油,亚洲市场,现货交易基准油。
投资实例:
如在20:35在44.85做空3张合约,在10分钟后以44.50价格全部平仓,这笔投资可获得
→ 绝对收益额:(85-50)*10*6.8*3=7,140元(人民币)
→ 绝对收益率:79.33%
有投资人可能会问,如果做反了不是要输这么多钱?不是的!期货交易必须要设定止损,原油一般是8个基点止损,也就是说即使做反了最大亏损也不会超过1,632元,盈亏比为4.37:1(短时超过4倍的盈亏比,在很多期货品种上都是不可能的)
点击这里了解并预约WTI原油投资
|